近日,在济南市社会福利院,95后护理员王婷婷在给老人梳头发。 济南时报·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赵璐 摄
【观察】
进入养老服务行业,渐成年轻人的就业新选项
他们看好行业前景,也感受着生命的意义
【故事】
养老护理员与“老小孩”处成家人
他们用爱与关心相互温暖
孔维乔搀扶着老人
孟宪菊给失能老人擦脸 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时报·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赵璐 摄
没有工作,没有劳动能力,没有儿女或者儿女没有劳动能力,有的“城市特困人员”终其一生,孑然一身。在济南市社会福利院,没有血缘关系的护理员承担起儿女的责任,给这些特困老人一个温暖的家。又是一年重阳日,新黄河记者来到济南市社会福利院,听养老护理员讲述这份不只需要技能,更需要爱心的工作。
福利院来了男护理员:“老人的‘客气’让我感觉心疼”
10月20日上午,入秋后最强一次冷空气将济南的天空“速冻”得格外湛蓝,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市社会福利院四楼的阳台上,91岁的李庆凯挪步到阳台,感受阳光。得知李庆凯在阳台晒太阳,护理员孔维乔却紧张起来,他赶紧来到李庆凯的房间,给他披上外套:“大爷,外边冷,早上我试着您体温稍微有点儿高,咱注意别凉着啊。”陪着老人晒了一会儿太阳,孔维乔搀扶着老人慢慢回到屋里,嘱咐他腿发抖这个情况别忘了和一会儿来值班的护士说。
今年4月,37岁的孔维乔从部队转业进入济南市社会福利院,学习医护专业的他选择入职康养部从事护理工作,成为今年新入职人员里唯一的男性护理员。“最开始也没多想,因为专业对口,就想在这个新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。”孔维乔说,但是刚入职的时候还是有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,从照顾老人起居,到清洗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床单秽物,用到医护专业的时候少,大多数时候需要耐心细致地照料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福利院的护理员实行倒班制度,白班从早上8:30到下午5点,夜班从傍晚5点到次日早晨8:30,确保24小时里老人都有人员看护。工作时间,孔维乔需要照料的老人有24位,成为护理员的6个月来,他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工作,也了解了每位老人的脾气。
成为护理员的半年里,孔维乔把初入职时候的“委屈”变成了“理解”。福利院有位奶奶行动不方便,有一天孔维乔发现她生了褥疮,就提醒她要翻翻身,尽量活动一下。在他看来这是善意的提醒,每次见到奶奶都要嘱咐一句“奶奶,翻翻身子,活动一下”。不过这句话却惹怒了奶奶,大怒道:“不用你天天提醒我!”孔维乔这才意识到,要改进和不同老人的交流方式:“我可能确实有点儿‘叨叨’了,老人其实也像孩子一样,我应该多从行动上帮助她,照顾老人的情绪,减少重复的提醒。”
后来,孔维乔和这位“大脾气”奶奶相处得也很好。他觉得,老人时而发火对他来说不会难过,这是老人拿着他当自己孩子的表现,令他感觉心里不是滋味的,是总在表达“客气”的奶奶。
4年前,王桂英老人和她的两名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女住进了福利院,得到了温暖的照料。“每次照顾王奶奶的时候,她总是很客气,总是感谢我们,总觉得给我们添麻烦,就有些心疼。照料他们是我们的本职工作,生活已经给了奶奶很多不幸,我希望她可以放下心理负担,轻松享受晚年生活。”
95后护理员:“对家人有了更多耐心”
出生于1996年的女孩王婷婷和孔维乔同一年考入济南市社会福利院,学习护理专业的她也选择成为一名护理员。在王婷婷看来,当前,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,养老护理行业也愈加重要,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既专业对口,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,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选择。
虽然入职前做了充足的心理建设,但是刚接触护理工作时候,这个清秀的女孩也曾一度想“打退堂鼓”。在福利院,有不少老人生活不能自理,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时有发生,护理员们需要帮助他们清洗床单被褥,清洁马桶,这对爱干净的女孩子来说是一大挑战。随着和老人的相处,王婷婷也打消了心理“障碍”,用专业的精神和态度去对待养老护理工作。
越是辛苦,感动越是珍贵。在福利院,不仅有城市特困人员需要照顾,还有一些智力障碍的年轻人。大宝是一名患有智力障碍的20多岁的小伙子,他总是喜欢在楼道里和60多岁的李爷爷大声争吵。第一次见这个“阵势”的王婷婷很紧张,她不知道怎么劝开这对争吵不休的“一老一小”,鼓足勇气跑过去拉架,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,在王婷婷看来,他们都是“很可爱的人”。后来,大宝和李爷爷也总会因为一些小事儿争吵起来,但有时候看着他们吵起来,王婷婷觉得这样充满“烟火气”的生活也很温馨。
有一次王婷婷生病请假,回来上班后,大宝每次见了她都要问:“姐姐,你好了吗?”一股暖流涌上她的心头,关心和爱都是相互的,虽然他不曾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,但是他同样是幸福的。有智力障碍的老人也会称呼王婷婷“姐姐”,她也十分喜欢这个称呼,提醒着自己要像“姐姐”一样照顾好他们。
不过在同事们的眼里,王婷婷也是需要照顾的“妹妹”,工作上的难题同事们帮着一块儿解决。“这里像个大家庭一样,这种温暖来自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助,也源自我们和老人及智力障碍人员之间的互动。”除了承担照护工作,护理员们也要关注老人们的心理健康。经过近半年的相处,王婷婷和孔维乔都感觉到,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老人,跟老人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兑现,不然他们会一直记得……
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对王婷婷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:“在和家人沟通的时候,变得有耐心了,这可能是过去没有注意到的地方。”
从业10年+的“老护理员”:责任心和爱心一个也不能少
在市福利院的卧床特护区,住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和重病患者,孟宪菊的工作是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,一干就是17年。
17年来,孟宪菊悉心照料着老人们,一次次确认饭菜冷热是否适度,是不是到了喂水的时间,是不是该扶起老人活动一下了……大量的细碎的护理工作并没有让孟宪菊感到焦虑,她总是耐心细致、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
孟宪菊话不多,提起她照顾过多年的老人离世的时候,她眼中含着泪水,有些老人可能一辈子没有得到过家人的爱,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里,得到了善良的人的温暖。“这些年来,福利院的培训一直不断,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也不断充电,努力提升工作质量,让老人们都能安享晚年。”孟宪菊说,从事护理工作最重要的“技能”是责任心、爱心,一个也不能少。
谷波是市社会福利院康复部的护士长,也是这里的“老人”,拥有10年的护理工作经验。在老人王桂英看来,谷波是“最累的”:“护士长一早就来,每天走得最晚,有时候饭顾不上吃也得来看我们。”
谷波确实有个习惯,每天早上打完饭后不急着吃,而是先去看看老人的吃饭情况,挨个楼层转一圈。去年春天,谷波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每天巡视回来后,早饭里总会莫名其妙地多一个鸡蛋。他以为是其他工作人员送的,开玩笑说,“我这么壮,不用补了,福利院鸡蛋还是管够的,不要再送我了。”说完再看看同事,但是看到大家都没任何反应,他便感觉送鸡蛋的另有其人。
2023年5月4日一早,谷波比平常早回来了10分钟,正好看到年近60岁的福大娘正偷偷将一个鸡蛋放到自己碗里。福大娘患有智力障碍,平时少言寡语,性格沉默。一年多来,谷波带着护理员们精心地照护着福大娘,逐渐与老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。”当时特别感动,我们的每一份付出其实都是被大家看在眼里,即便有的老人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,但是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,这份感动我会一直记在心里,我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幸福的。”谷波说。
重阳节前夕,济南市社会福利院里总是忙碌的,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企业、组织带着礼物前来看望老人,给老人捐赠衣服等生活用品。穿上新衣的老人李奶奶说,来了福利院,冬天都是暖暖的。